一、 概述与定义
 
  数显自动转塔显微硬度计是一种集光学成像、压痕自动生成、数字测量与分析于一体的高精度、智能化硬度测试仪器。它主要用于测量微小、薄脆试件或表面硬化层的维氏(HV)和努氏(HK)硬度。
 
  其名称中的三个关键词揭示了核心特征:
 
  •数显:测量过程数字化,结果直接显示,摒弃了传统的手动目测读数。
 
  •自动转塔:设备内部集成了一个自动切换的塔台,可精确地将压头、物镜等部件依次自动旋转到测试位置,实现了压痕生成和测量的全自动流程。
 
  •显微硬度计:表明其测试力很小(通常以gf为单位),产生的压痕非常微小,需借助高倍显微镜观察。
 
   二、 核心优势
 
  与传统手动显微硬度计相比,该设备实现了质的飞跃:
 
  1.高精度与重复性:消除了人为操作(如手动切换物镜、对焦、读数)带来的主观误差和视觉疲劳误差,测量结果更客观、可靠。
 
  2.超凡的效率:自动转塔和电动加卸荷使测试流程极快。操作员只需选择测试点,按下按钮,设备即可自动完成压痕、切换镜头、拍照、测量、计算和输出结果的全过程,效率提升数倍。
 
  3.操作简便,降低对操作员的依赖:对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大幅降低,只需简单培训即可上手,有效减少了人员差异对结果的影响。
 
  4.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:内置软件可存储大量测试数据、压痕图像,并自动生成统计报告(如最大值、最小值、平均值、标准差等),支持数据导出,便于质量追溯和分析。
 
  5.避免人为损伤:自动加卸力,力度均匀稳定,避免了手动操作可能对压头和设备造成的意外损伤。
 
  三、 工作原理与系统组成
 
  其工作基于经典的维氏硬度测试原理:使用一个顶角为136°的正四棱锥体金刚石压头,在一定的试验力作用下,垂直压入试样表面,保持规定时间后卸除试验力。
 
  通过测量压痕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平均值,代入公式计算出硬度值。HV = 常数 × 试验力 / 压痕表面积。
 
  一台数显自动转塔显微硬度计通常由以下系统组成:
 
  •机械加载系统:高精度步进电机驱动,实现试验力的自动、精确施加和卸除。
 
  •自动转塔系统:核心部件。内部集成压头、长工作距离物镜和照明系统。计算机控制其自动旋转,将所需部件精确对准试样。
 
  •数字成像系统:高分辨率CCD摄像头取代人眼,负责采集清晰的压痕图像。
 
  •计算机与软件系统:大脑中枢。控制硬件运行,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自动识别压痕轮廓,精确测量对角线长度,并计算硬度值。同时负责数据存储、报告生成和人机交互。
 
  四、 典型工作流程
 
  1.制样:对试样进行打磨、抛光,制成金相样品。
 
  2.放置与对焦:将试样放置在载物台上,在软件预览窗口中初步调整焦距和位置。
 
  3.设置参数:在软件中选择试验力(gf/kgf)、保荷时间、硬度标尺(HV/HK)等。
 
  4.开始测试:移动载物台或选择自动平台,将测试点定位到光镜下。点击“开始”按钮。
 
  5.自动执行:设备自动执行以下序列:
 
  •转塔将压头旋转至工作位 → 自动加力、保荷、卸力 → 转塔将物镜旋转至工作位 → 摄像头自动拍照 → 软件自动测量压痕对角线 → 计算并显示硬度值。
 
  6.数据输出:测试结果自动填入表格,并可导出为Excel或PDF报告。
 
  五、 应用场景
 
  该设备广泛应用于需要精确测量微观区域硬度的领域:
 
  •金属材料:测量表面硬化层(渗碳、渗氮、淬火)的深度和梯度分布、镀层/涂层厚度和硬度、焊缝热影响区硬度、微小零件、金属薄片、材料相结构的硬度。
 
  •陶瓷与玻璃:测量脆性材料的硬度。
 
  •电子行业:测量PCB焊点、芯片材料的微观硬度。
 
  •科研院所:进行新材料(如复合材料、合金)的力学性能研究。
 
  六、 选型要点
 
  1.试验力范围:根据测试标准和应用选择,常见范围包括10gf ~ 1000gf或更广(如1gf ~ 10kgf)。
 
  2.自动化程度:是纯自动,还是半自动(自动转塔但需手动测量)。
 
  3.物镜倍数与视场:通常配备10x、20x、50x物镜,确保能清晰观察和测量微小压痕。
 
  4.测量软件功能:软件是否易用,图像处理算法是否精准,数据管理功能是否强大,是否符合ASTM E384等国际标准。
 
  5.平台配置:是手动载物台,还是配置电动平台以实现程序化多点自动测量,这对需要大量测试的应用至关重要。
 
  6.校准与合规性:设备是否易于校准,是否提供标准硬度块,是否符合相关计量规程。
 
        
           返回列表
         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