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合材料拉伸试验机探秘

更新时间:2025-07-12 浏览次数:11次
  复合材料拉伸试验机是专门用于测定各种复合材料(包括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如CFRP、GFRP,金属基复合材料,陶瓷基复合材料等)在单轴拉伸载荷作用下力学性能的关键设备。由于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、非均匀性以及多相结构(增强纤维/颗粒 + 基体),其拉伸性能测试比均质材料(如金属、塑料)更为复杂,对试验机性能、夹具设计和测量技术提出了特殊要求。
 
  ​​一、核心测试目标​
 
  1​​.拉伸强度​​:试样在拉伸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名义应力。
 
  2​​.拉伸模量(杨氏模量)​​: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的刚度,即应力与应变的线性比例系数。复合材料的模量通常表现出各向异性(沿纤维方向和垂直方向差异显著)。
 
  ​​3.泊松比​​:材料在拉伸方向上变形时,在垂直方向上收缩的比例关系。
 
  ​​4.断裂伸长率​​:试样最终断裂时的应变。
 
  5.​​应力-应变曲线​​:完整描绘材料从开始加载到最终断裂全过程的载荷响应行为。

复合材料拉伸试验机

 


 
  ​​二、关键系统组成与性能要求​​
 
  ​​1.高刚性主机框架​​:
 
  具备很强的结构刚度,以承受高拉伸载荷(常见容量从10kN到500kN甚至更高)且变形极小,确保加载的纯粹性和线性。
 
  设计上需预留空间,方便安装引伸计、摄像头以及各种环境箱(如高温炉、低温箱)。
 
  ​​2.精密加载驱动系统​​:
 
  通常采用高性能​​伺服电机或伺服液压驱动​​,提供平稳、无冲击的加载。速度控制极其关键,需要具备宽范围(例如0.0005 mm/min 到 500 mm/min 或更宽)且精确(速度精度优于±0.5%)的调节能力。
 
  采用​​低摩擦、无间隙的传动机构​​(如高精度滚珠丝杠或高性能液压伺服阀)。
 
  ​​3.高精度力值测量系统​​:
 
  选用​​高精度应变式力传感器​​作为核心测量元件。
 
  需满足高分辨率和精度要求(通常优于满量程的±0.5%,高精度型号可达±0.1%或更高),并具有宽广的适用量程(例如1/100000 的量程比),能覆盖从微小预载荷到最大破坏力的全范围精确测量。
 
  ​​4.先进夹持系统(至关重要)​​:
 
  ​​楔形夹具或液压平推夹具​​:适用于片状、条状试样。夹持力需可调并恒定,夹持面采用特殊花纹(如细牙滚花)或粘性涂层(如金刚砂)以增加摩擦力,防止打滑。使用胶合加强片(通常是薄玻璃纤维或铝片用高强度胶水粘在试样两端)是保护试样夹持部分、降低应力集中、确保断裂发生在有效标距段内的常用手段。
 
  ​​气动夹具​​:适合对夹持力要求适中的标准化试样。
 
  ​​特殊专用夹具​​:用于圆柱或管状试样等。
 
  ​​5.精密应变测量系统​​:
 
  这是准确获取​​模量​​和​​泊松比​​的核心设备,远比位移传感器重要。
 
  ​​接触式引伸计(如双引伸计)​​:
 
  一个引伸计(标距引伸计)测量有效标距内的轴向应变以计算拉伸模量。
 
  另一个引伸计(横向引伸计)垂直于加载方向测量横向应变以计算泊松比。
 
  需高精度(优于0.5%示值)、高分辨率(<1μm)。
 
  ​​非接触式应变测量系统(越来越普及)​​:
 
  ​​视频引伸计​​:通过跟踪试样标距段上施加的标记点(人工涂点或激光刻蚀点)来测量应变。
 
  ​​数字图像相关法​​:利用散斑图像分析和软件计算全场应变分布,功能强大,尤其适合研究局部变形场和失效起始点。
 
  注意:引伸计必须在屈服发生前或到达规定应变(如0.4%)后,根据标准要求“移除”或“停用”,防止试样破坏时损坏引伸计。
 
  ​​6.智能控制系统与数据采集系统​​:
 
  基于​​计算机(PC)​​ 或​​工业控制器(PLC/PAC)​​ 的控制系统,通常配备图形化软件。
 
  能够​​预设并自动执行​​符合各种国际/国家标准(如ASTM D3039、ASTM D638、ISO 527-4/5、GB/T 3354、GB/T 1447等)的测试程序。
 
  ​​高速、高分辨率的数据采集​​系统(采集速率通常要求≥100Hz),能完整捕捉脆性复合材料的瞬间断裂信号。
 
  软件能​​实时显示​​载荷、位移、应变、时间、应力、应变等曲线;​​自动计算​​关键力学性能;​​生成详细的测试报告​​(包含曲线图、计算值、统计数据等);​​存储和查询​​历史数据。
 
  ​​7.安全防护装置​​:
 
  ​​防飞溅保护罩​​:保护操作者,防止复合材料断裂时产生碎片飞溅。
 
  ​​过载保护装置​​:防止复合材料拉伸试验机超载损坏。
 
  ​​紧急停止按钮​​:在异常情况下一键停机。
 
  三、典型应用领域​​
 
  1​​、航空、航天领域​​:CFRP机翼、机身结构件、发动机部件等材料研发、过程控制和入厂验收测试。
 
  2​​、汽车工业​​:轻量化车身部件(碳纤维/玻璃纤维部件)、传动轴、电池包壳体等材料与部件的性能验证。
 
  3​​、风电行业​​:大型风机叶片(玻璃纤维/碳纤维复合材料)的原材料(玻纤布/预浸料)及其层合板的性能测试。
 
  ​​4、轨道交通​​:高铁/地铁车体、内饰件材料测试。
 
  ​​5、体育器材​​:自行车车架、球拍、高尔夫球杆、赛艇等的材料研发与品质控制。
 
  ​​6、建筑与基础建设​​:FRP筋、板材、拉索等增强结构材料性能测试。
 
  ​​7、材料研发机构​​:新型复合材料(如纳米增强复合材料、生物基复合材料)的力学性能研究与评价。
 
  8、​​高等院校​​:材料科学与工程、力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实验。
 
  ​​四、选型关键考量因素​​
 
  ​​1、载荷容量和精度​​:根据所测复合材料的预期强度范围,选择足够大载荷容量(预留余量)和高精度(0.5级或0.1级)的复合材料拉伸试验机。确保在低载荷段也有良好的分辨率。
 
  2​​、刚度和结构​​:优先选择结构刚性好、变形小的主机,这是获得精确模量的基础。
 
  ​​3、应变测量能力​​:这是复合材料测试的核心。根据预算和测试需求,选择合适精度和类型的引伸计或视频/DIC系统。
 
  ​​4、夹具系统​​:选择适用于目标试样类型(形状、尺寸)的夹具,确保能有效夹持而不损伤试样或导致夹持端失效。气动、楔形或液压平推夹具是常见选择。考虑加强片的制备与粘接工艺兼容性。
 
  ​​5、控制与数据分析软件​​:软件应支持相关标准测试方法,用户界面友好,数据处理、报告生成功能强大,扩展性好(如支持视频/DIC集成)。
 
  ​​6、安全防护和扩展性​​:必要的安全防护罩不可少。考虑未来升级的可能(如添加温度箱)。
 
  ​​7、标准和法规​​:确保设备符合目标市场和行业要求的标准(如ASTM, ISO, GB, EN)和法规(如CE认证)。
 
  ​​8、供应商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​​:复合材料测试复杂,良好的技术支持和及时的售后服务至关重要。
 
返回列表